
前街會經常遇到前來交流的咖啡愛好者,其中有不少是先買了咖啡豆回家沖泡,再來門店點一杯同樣豆子的手沖咖啡,對比咖啡師沖的與自己沖的有什麼不同。

這裡前街簡單說說什麼是風味,風味與味道是有些區別的,風味更多的是由香氣與味道共同組成的感官體驗,讓我們喝起來猶如某種具像風味。
而這種風味與咖啡豆的賞味期限是掛鉤的。如果你購買了一包咖啡豆,上面會有一個保質期365天、賞味期45天、以及一個烘焙日期。保質期指的是在這個期限內咖啡是可以安全飲用的;賞味期指的是在這個時間內咖啡豆擁有一個比較好的風味表現,超過期限,咖啡的風味就不明顯了,就剩下咖啡的味道了。

而二氧化碳與風味物質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,在二氧化碳排出的時候,一些揮發性香氣物質也會隨著氣體而排出。因此,養好豆的時候是咖啡風味表現最佳的時候,之後風味會慢慢地消散,一般持續到第45天的時候,咖啡的風味就不明顯了。所以大家想沖出咖啡豐富的風味,務必要注意咖啡豆的日期。

目前大家公認的咖啡用水理論有:
1、沖咖啡的水TDS低於100ppm比較好,TDS高於200ppm屬於硬水,沖出來的咖啡會雜苦無比。
2、適量的鈣離子與鎂離子有利於沖出好喝的咖啡。
3、不含任何物質的純水並不適合沖咖啡,沖出來的咖啡會表現出空洞感。

很多剛剛接觸愛好者認為手沖的注水手法、技巧很重要;在前街看來,對的參數更重要。有些1-2天教會你沖咖啡的付費課程,其實就是告訴你各項沖煮參數的使用標準,以及告訴你一個簡單、容錯率高、對注水手法沒有極致要求的沖煮方案,這樣,士別三日,你就能沖出比之前更好喝的咖啡了。
其實,道理也很簡單,很多初學者會把手沖咖啡想的很難,加上沒有見識“正確的方式”,就會在錯誤中不斷摸索,摸索出更多的錯誤。當有人告訴你一個“標準答案”時,你就有了明確的試錯方向,從而慢慢地找出適合自己的沖法。

至於研磨度、時間以及注水方式是一組互相影響的關係,需要在這三組之間取到一個平衡點。手沖研磨度首先粗細不能過於離譜,如果水位下降非常緩慢,沖完的粉床出現泥漿狀,那就研磨度明顯是細了;要是水位下降非常快,粉床露出非常粗的塊狀顆粒,就是說研磨度粗了。研磨細就會使沖煮時間變長,研磨粗就會使沖煮時間變短。
而注水手法,也會影響沖煮時間,大水流會縮短沖煮時間,小水流會延長沖煮時間,分開的注水次數越多,沖煮時間越長。

文章來源於前街咖啡 ,作者新鮮烘焙好咖啡的
滋味輕鬆自享,舒適生活無處不在 用合理的價格買到划算的咖啡 [廣告] 柏克斯咖啡 CoffeeBox